楚天金报讯 图为:翻译在大型会务现场提供服务(资料图片)
本报记者杨小粤 通讯员肖辉
昨日,东湖高新区与中国翻译协会倡导和共建的“全球多语信息处理中心”暨国内首个“多语信息产业园”在光谷揭牌。这意味着武汉在中国“全球多语信息产品交付中心”的道路上,又前进了一步。多语信息处理或许是个让人陌生的词汇,不过这一基于IT技术和互联网的现代翻译服务业,却已经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,并有望在未来改变更多人的外事交流方式。
“碎片化云”
日译千万字
冬日暖阳下,光谷软件园八楼里响起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。去年春季,中国首个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“武汉·中国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”在光谷揭牌,这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多语信息处理中心,构建了一个全球译员、专家协同工作的平台。
该基地的龙头企业武汉传神信息有限公司,每日可有上千万汉字的翻译内容问世。如果以传统的翻译方式,即使是该公司在汉的一百多名翻译专家,无论如何也无法有如此的高产,但是基于该公司开发的“公共多语云翻译系统平台”和“智能语料库”,连通着近4万人的译员,正在把日译千万字变成现实。“这就是‘多语信息处理’的翻译产业化生产方式,IT和互联网技术为其提供了发动机。”武汉传神总裁何恩培告诉记者,虽然“多语信息处理”是个让人陌生的词汇,但是这正是翻译这一传统行业走向现代产业化的表征。
何恩培认为,深度卷入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,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,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我国每年有近3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。而虽然全国各领域的翻译服务机构约4000家,但多数为几十人的小公司,翻译也采用的是传统模式。因此,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,是翻译行业摆脱小作坊的生产方式,实现多语信息处理规模化和工业化的契机,借助这一技术,凭借辅助翻译技术语料复用、术语统一、在线协同、智能管理等功能,可以提高大规模翻译的速度、质量,降低成本。
以该公司的技术为例,利用软件可以将客户发来的成百上千万字待译内容自动“碎片化云”,然后通过网络分配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译员,译员完成后,软件可以自动将其整合,经过翻译专家审核后,即可将成品发送给客户。而在目前,一般来说百万字的翻译,3天内即可完成,“虽然目前很多企业也有自己的专职翻译员工,但翻译速度显然比不上这样的集团式协作”。而庞大数量的译员也“术业有专攻”,涉及语种既有英语、日语等常见语种,也有老挝语这样的小语种,同时根据所熟悉的行业进行划分,这样即使是专业名词颇多的标书、项目说明书,也能够完成翻译,根据翻译难度和语种的不同,每翻译千个汉字在100元—500元不等。
据了解,作为这一行业的国内龙头和进入亚洲十强的中国翻译企业,传神已经和华为、诺基亚等多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合作,行业涉及汽车、机械、IT等50多个专业领域,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,预计今年将超过一亿。
“多语之都”
百亿产业链
不过,据何恩培介绍,“翻译内容的生产”还只是多语信息处理的基础,多语信息处理还涵盖包括教育培训、软件外包、印刷出版、网页设计、动漫开发等关联业务,形成以解决客户多语信息问题为目的,借助IT和互联网技术,将上述产业整合成为一种新型的翻译服务网络产业链条。
因此,当昨日国内首个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内首个“多语信息产业园”时,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认为,这是从产业化、企业集群化角度来发展现代翻译业,是翻译史上划时代的变革,而这也意味着对武汉来说“就像想到杭州就记起电子商务一样,多语信息处理也将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”。
据了解,“多语信息产业园”规划拥有8万平方米的产业化楼群,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全国多语信息处理示范区,培植10家龙头企业,聚集3至5万产业人才,打造百亿元产业链。
武汉传神市场部经理陈嘉告诉记者,除了上游的传统翻译出版业,以及相关的教育培训业务外,作为产品的翻译内容也可在下游软件产业出现,不仅传播范围更广,同时也将使社会分工更加精细。例如,在阿里巴巴等B2B网站上的外贸型企业,一般都需要聘请专业的人员,从事网页翻译工作;而通过网页嵌入式模块等技术,利用翻译系统就有望实现快速准确的在线翻译,这些企业也无需再聘请专门的翻译人员。
据了解,传神公司的总部明年将迁至武汉,这被认为是全国多语产业链全面引入江城的重要一步。而谈及为何会选择武汉时,何恩培认为,多语信息处理产业是把传统翻译业,转化为科技型智力密集型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,建设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聚焦武汉,赋予武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权力,例如可以参照服务外包业的优惠政策,将翻译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引进,使武汉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机遇。同时武汉是中部中心城市,市场腹地广阔,有利于该产业跨地区沟通信息、凝聚人才;而武汉丰富的教育资源,使各语种科研人数超过十万。2008年9月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报告指出,武汉具备发展多语信息处理产业条件,应着力打造“全球多语处理中心”。
据了解,目前全球包括中国这一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并不高,中国、美国都是4000多家小型企业,95%以上都是非上市中小企业。“在一个没有全球行业领袖的大市场,存在着巨大的商机。”何恩培认为,虽然武汉在发展多语信息处理产业的过程中,目前也面临着与国内成都、大连等城市的竞争,以及行业较为分散的问题,但他仍十分看好武汉多语信息处理产业的发展前景。
(本文已被浏览 1141 次)